查看原文
其他

【小研专访】何腾兵老师的光阴故事:35年的坚守,35年的耕耘

贵小研 贵研新声 2021-01-17

何腾兵

贵州大学农学院

【导师简介】

何腾兵,教授,男,土家族,1963年出生于贵州省松桃县,贵州大学农业资源与环境二级教授、硕士和博士生导师,土壤学硕士学位授权点领衔导师,贵州大学学科学术带头人,贵州省土壤学会副理事长;贵州大学农学院教授,现任贵州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副院长,中国西部能力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贵州省土壤水肥调控与农业污染防治科技创新人才团队领衔人,曾任贵州大学茶叶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省管专家,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导师荣誉】

2004年荣获省级优秀教师;2006年荣获贵州省“十五”资源节约综合利用工作先进个人(劳模);2007年荣获全国模范教师;2008年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09年荣获宝钢优秀教师;2012年6月获全省粮食增产工程和粮油高产创建工作先进工作者;2018年荣获贵州大学第二届研究生“我心目中的好导师”等荣誉。

【导师成就】

在《Plant and Soil》、《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Quality》、《农业工程学报》《Mineralogical Magazine》、《水土保持学报》、《农业环境科学学报》等学术期刊上发表农业资源与环境、土地资源利用与信息技术等方面的学术论文100多篇,其中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50多篇、SCI&EI收录5篇。出版专著1部,参编专著2部,参编教材5部。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1项、国家973项目子课题1项;主持贵州省科技重大计划项目3项;主持贵州省自然科学基金、省长资金等科研项目5项;主持校地合作项目多项。初步建立了我国喀斯特地区土壤系统分类的理论与参比系统,系统开展喀斯特山区土壤物理性质对土壤侵蚀的影响研究,建立以土壤物理性质评价土壤侵蚀的指标体系;持续开展喀斯特地区耕地土壤重金属含量及其污染状况和防治对策的研究,初步揭示贵州省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特点;不断进行贵州主要粮食作物高产高效优质安全健康配套栽培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作为主要贡献人获得贵州省科技成果转化二等奖1项、贵州省科技进步三等奖4项、国土资源部土地利用规划成果一等奖1项和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1项以及贵阳市级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作为第一贡献人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等杰出成就。

【贵大情缘:从学生到老师】

2019/10/29

35年前您选择留在贵大,那是一个青春才俊的学子;35年后您依然建设贵大,那是一位躬身杏坛的学者。从学生到老师,从课桌到讲台,从寝室到办公室。35年的坚守,是一份来自大山深处的力量,一份生根发芽的梦想,更是一种内心的责任与担当。一段偶然的贵大缘,一生奉献的贵大人。学于贵大,教于贵大,奉献于贵大,扎根于贵大。何老师与贵大结缘要从1980年伊始。沐浴改革开放初期的春风,1980那年青年才俊的何老师初到贵州农学院求学。四年后,何老师选择留在学校,这一留便是35年。35年的坚守,35年的耕耘,培养出了一代又一代的莘莘学子,桃李满天下,春晖遍四方,建设祖国的明天。



【教学之路:因材施教】

2019/10/29

何老师在教学上始终秉承着“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在不同类型的学生中扮演着亦师亦友亦父的角色,为学生着想。而且针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培养方式。何老师谈到,贵州大学农学院每年接受跨专业的学生很多,有经济类、电子信息类、空乘地勤类等专业的学生调剂到农学院,学生的跨度很大,老师责任重大。凡是跨专业的学生,大多数都由何老师负责指导。何老师并不排斥这一类学生,而是努力通过不同的方式尽可能都让他们学到本专业的知识和技能,让他们以优异的成绩顺利毕业,想尽一切办法把他们培养成合格的专业人才。从本科到硕士以及到现在的博士生,何老师都指导过不同类型的学生,已培养了100多名研究生,这些学生都散落在祖国大地上建设国家,服务社会。“因材施教”的执教理念在何老师的身上得到实践。躬耕杏坛,您是最美的耕耘者。

【育人之衷:以德为先】

2019/10/29

天道酬勤,厚德载物是亘古不变的人生箴言。德才兼备,品学兼优是学校的教育目标,也是老师的殷切期望。何老师在谈论关于研究生学习方面的建议和招收学生的标准时讲到:要求学生首先做好人格培养,涵养性格,提高为人处世的能力,其次才是专业知识的积累。在这个基础上来提升和锻炼自己的业务能力,甚至包括组织协调能力。把思想品德工作放在教育发展的第一环节,培养学生一种艰苦奋斗的拼劲,为国家为党的事业而努力奋斗。提升个人基本的人格魅力,保证学生在德智体美劳方面全面发展。培养复合型人才,为祖国的建设发力。其次是有明确的目标,做好研究生的学习打算,职业生涯规划。不负好时光,不负有心人。立德育人,您是最美的园丁。

【科研之道:业精于勤】

2019/10/29

科研的道路没有捷径,确立目标,勤奋刻苦才是根本。从大山到省城,从偏远的农村到繁华的大都市,一路走来,实属不易。因此何老师一直秉承着勤奋好学,天道酬勤的奋斗精神。时刻都兢兢业业,努力去工作;工作过程中从来不会懈怠,艰苦努力,相信勤能补拙,这是何老师的科研路上的关键词,更是他所坚守的科研精神。老师还强调在科研更是要做一个有心人,要善于观察,善于总结,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了解我们农业生产中,特别是农业资源与环境中间存在的一些问题,然后找到解决的办法,就是为农业生产提供一点点服务,或者给予他们一定的指导,这是感到很欣慰的事情。从最初工作到现在为止,何老师基本上踏遍了贵州省所有的县市,走遍了贵州的山山水水,深入到田间地头,助农丰收;关注农业生产,为农民出谋划策;躬身于科研道路,致力做出最新成果。而且在采访中,我印象最深的是何老师多次谈到勤奋这个关键词。无论是在培养学生上,教学上,科研上,何老师都讲究勤劳这种朴实的精神。何老师今天所取得的成就,站在教育事业的高点,我想勤奋应该充当着关键因素。科学研究,您是勤劳的践行者。


【生活之法: 讲究充实】

2019/10/29

当我问及老师对生活的状态时,何老师用“充实”二字概括了生活的全部。我想应该也是这样的。没有特别的爱好和偏好,既不喜欢打球,也不喜欢大家热衷的打麻将娱乐活动,平常有休闲时间的话,那就是跑步和散步,通过运动起到一个调节作用。其次更多的时间,还是花在阅读方面,阅读专业文献,科研资料,有时候帮助学生修改论文,都不失为一种充实生活的办法,这就是何老师的生活方式。他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演绎着自己的人生轨迹。充实是对何老师生活的总结,热爱是对何老师工作的综评。生活,您是充实的诠释者。

就是这样的老师,躬身杏坛,砥砺前行。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付出,用语言播种,用行动示范,用彩笔耕耘,用心血滋润。经年累月,成就遍地开花,英才遍布大地,光辉熠熠。漫漫征程,走入书香文苑,站在三尺讲台,俯身实验室内,深入田间地头,用光阴诠释了一名为教育事业无私奉献的传道授业者的人生故事。唯有恒心,才不负光阴。


往期推荐


文字 | 栏目部潘艳芬

图片 | 来源于网络

编辑 | 编辑部吴思慧

审校 | 编辑部邰书东

新闻丨通知丨美文丨公告

投稿邮箱:guiyanxinwenshe@163.com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